2013年上半年,四姑娘山管理局紧紧围绕“做优做精特种旅游,打造中国户外天堂”的目标任务,克服4.20芦山地震带来的不利影响,顽强拼搏,团结奋进,努力创新,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圆满完成了去冬今春森林防火工作,实现了景区18年无火灾火情发生的辉煌成绩。
2.在传统进入通道严重受损、可进入性极差的情况下,上半年共接待游客26841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45.55万元。在旅游接待中,实现零安全事故和零重大投诉。
3. 景区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完成双桥沟服务中心工程量的70%(目前正进行地质灾害再论证工作);完成了四姑娘山镇保护站项目的可研、立项批复、地勘和初步设计工作;公共租赁房维修、栈道维修、休息亭及环保厕所建设、景区标示标牌等项目全面启动;老牛园子微型水电站及景区2013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生态保护项目(1900万元)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4.成功举办了“冰上飞舞,自在我心”2013攀冰节等户外活动,向市场推广了四姑娘山景区丰富的户外资源,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上半年共接待户外游客2161人次。
二、采取的措施
1.以人为本,促人性化服务
在管理中,四姑娘山管理局切实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人性化服务意识,以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为契机,注重人文关怀,着力创新“情感管理”机制,注重对干部职工的“情感投入”,以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有效地激发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情怀,切实提高了全局职工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2.开发特色,走差异化发展。
四姑娘山景区拥有丰富的山地户外旅游资源,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创造了天然绝佳的条件,为此四姑娘山管理局调整发展思路,把“做优做精特种旅游,打造中国户外天堂”作为总体发展目标,深度挖掘户外旅游资源,以发展成熟的四姑娘山登山大会和攀冰节为载体培育探险、登山、穿越、攀冰等高附加值特色旅游产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市场吸引力。
3.加强保护,保永续性利用
一直以来四姑娘山管理局都高度重视景区资源保护工作,始终相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紧绷保护之弦,认真开展护林防火、植物病虫害防治、动植物资源保护等工作,确保资源永续利用。
4.多措并举,树传统性形象
“4.20”芦山地震后,四姑娘山管理局多渠道及时向广大游客传递景区安全讯息;联合周边力推新的旅游线路;以川渝为中心加强对周边市场营销;积极助推户外旅游,使户外旅游者成为四姑娘山景区的“先锋”和引领者。通过这些新举措的实施,进一步重树了景区形象,逐步提高了四姑娘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存在的问题
1.景区进入通道不畅,景区发展缓慢。
成都—映秀—卧龙—四姑娘山道路至今仍未修复,旅游车辆无法通行,成都—雅安—宝兴—夹金山—四姑娘山道路也因为芦山地震中断,无法通行;成都—汶川—理县—马尔康县—四姑娘山、成都—泸定—丹巴—小金—四姑娘山两条道路太远,因此进入难严重制约景区游客量的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入不敷出,大多规划项目和营销宣传工作无法开展,致使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推进缓慢,从而影响了景区发展进程。
2.外围环境和接待能力差,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5.12”地震后,四姑娘山景区规模较大的宾馆基本损坏,目前仅靠新四姑娘山庄、嘉绒阳光酒店和几十家农家乐接待游客,床位仅2000余个,在黄金周期间,景区住宿、餐饮供不应求。其次是部分农家接待设施差,不能满足游客需求,且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管理难度大。三是没有旅游产品齐备的大型购物点,没有上档次的演艺中心。四姑娘山旅游集镇的服务设施尤其是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需要提档升级。
3.景区通达条件亟需改善。
目前景区内的进入性也亟待改善。目前只有双桥沟全程通车,其他两个景区基本靠步行或骑马,由于景区地处高原,长距离徒步或骑马对游人的体能和耐受力均是一种考验,众多客人观景只能浅尝辄止,即使长坪沟和海子沟可通过马匹运载方式进入,但目前这种马匹营运方式的弊端很大,每年景区受理的游客投诉基本上都是马匹营运过程中出现的欺、瞒、宰、骗纠纷或安全事故引发的,加之马匹对生态的破坏十分严重,超出了生态的自然承载能力。需要加大投入,作好马匹转产替代项目,解决进入性问题,确保景区开发与保护并进。
4.特种旅游基础设施匮乏
近年来,通过特种旅游的发展,才使景区在巨大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在震后恢复期未被淡忘,且关注度渐长,特种旅游的发展势必是景区发展的一支潜力股。但目前景区入不敷出,开展特种旅游所必要的基础设施欠缺。环境保护、风险规避能力不强,有等进一步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