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为什么要登山?”

马洛里不动声色地点上一支烟,烟雾朦胧中看着远方,用低沉而稳重的声音说:“Because the mountain was there。”

 

好吧,这是我想象的画面,但说实话,这个标准答案并没有解决我心里的疑问。登山是个又苦又累的事儿,可能要在冰天雪地里摸黑赶长路,可能要忍受高海拔的头疼欲裂,可当看到页面上“2016人生第一座雪山”的标题时,心一动,还是买了张奔赴成都的机票。

 

决定出发那一刻,最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

1)装备清单(以零下20度的雪山环境考虑)
帽子:抓绒帽一只,遮阳帽一只,头巾。
头灯:走夜路、凌晨冲顶、晚上安营扎帐都需要头灯。
衣服/裤子:经典三层穿衣法。
包:要根据户外行程的时间和条件选择不同的容量。
手套:一副抓绒平常戴,一副防水的登山戴。
鞋:所有装备里,鞋绝对不能凑合。
袜子:速干袜和羊毛袜必备。
睡袋:俱乐部虽有提供,但自带也不错。
登山杖:用对登山杖可以节省30%的体力。
雪套:遇到积雪地时,就能凸显这个东西的作用了。
保温杯:保温杯一定要买保温效果好的,冰天雪地里喝一口热水简直就是回血神器。
眼镜:太阳镜的重要性就不说了,有阳光就要戴。
防晒霜:防晒霜请一!定!要!擦!无论男女!无论何时!高山之上直接挑选50+,不要犹豫。
食品:高热量易携带的食物是首选,还有那种能量棒或者能量粉。

2)关于高原反应
高反这件事,一方面是基因决定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预防。比如说,提前吃红景天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比如说准备一些止头痛的药。

高山上注意多喝水、多走走,一定要积极地去适应,而不是躺在帐篷里睡觉。轻微高反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严重了,比如喘不上气,头疼欲裂吃药也不管用,千万不能硬撑,要不吸氧,要不下撤, 4、5千米的海拔高度,氧气量也就是平地的一半,不出事则已,一出就是大事儿。

 

嗨!四姑娘山

Day1 (上海-成都)
成都集合,买了19点的飞机,跟同事商量好留下包让她下班带回去,伪装成我还在公司的假象后,拖着登山包果断提前开溜。

 

原以为逃离了魔都的雾霾,下了飞机却发现又身处成都的雾霾,而且变本加厉。

Day2 (成都-四姑娘山镇3200m)
第二天早上起来,门口停了一排的越野车整装待发。我们一行24人来自全国各地,年龄跨度超过30岁,年纪最大的跟我爸同龄。很多人都已婚,或者自己,或者带着孩子来参加这个活动,所以谁说女人结婚后就灶台孩子热炕头的?

 

住在四姑娘山镇的第一晚,虽然只有3200m的海拔,但脑袋还是有微微发紧的感觉。以前在西藏旅行的时候,拉萨的海拔是3600m,要说起来比这里还高,但那时一点儿感觉都没有,说明这个还跟纬度有关。

Day3(四姑娘山镇 3200m)
早上起来脑袋发紧的感觉消失了,说明身体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海拔。吃过早餐,大家相聚在客栈大厅里,桌上还有泡着红景天的茶壶。大家第一次正式地做了自我介绍,看起来精神状态都不错。

 

下午领队给大家介绍户外装备的使用,以及高原反应相关的知识。领队是登山协的资深培训师,有十几年的户外经验,据说曾去过7500m的慕士塔格,现在是一个8岁儿子的妈妈,扎西就是她的学生培训出来的,了不起!

 

大家到附近的高地上模拟使用技术装备,包括头盔、安全带、升降器、冰镐等。虽然这次行程并不会都用到,但俱乐部还是很用心地教授。

 

一般来说,公共用品或者俱乐部提供用品都是很普通的那种,但我注意到我们用的都是BD、Petzl、Mammut这种大牌,能看出这是一家真正专业的户外俱乐部,要知道头盔、安全带这种东西是保命用的,那不是随便凑合就行的,这让我对它又多了几分安全感。

Day4(四姑娘山镇-BC大本营4300m)
早餐过后,大家开始向BC大本营进军。这段路上升1000m,至少要走7个小时,如果想节约体力或者身体情况不允许的,也可以选择骑马。比较重的行李包都有马驮着,我只背了一个小包,装了点干粮和水,开始了徒步。

 

就这样从早上一直走,走过山间草甸,走过树林荒地,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两边是旷野,上下是天地,耳边是风啸过,杖起落的声音。忘记了路有多长,身体是否疲惫,在喧嚣霓虹里浸染了太多尘埃,走在这清净得不含一丝杂质的苍穹之下,感觉世界只剩下我,仿佛在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晚上,终于到达了BC大本营,体力消耗了大半。大本营的温度有零下十几,稍微静立一会儿整个身体都在战栗,套上厚实的羽绒服好了点儿。

 

赶紧钻进大帐篷里,中间的桌上准备了水果、瓜子和饮料,最特别的是桌上还放着一束假花。要知道这是4300m的高山峻岭,不比楼下的花园野餐,任何一克的重量都是一米一米挪上来的。晚餐更是令我惊讶,炖鸡、蔬菜烩汤、炒菜配着热腾腾的米,一口热饭下肚,感觉自己血槽都满了大半。

 

睡前领队给每个人测了血氧量和血压后,我把自己的睡袋套在俱乐部提供的睡袋里,套了两层内胆,贴了5片暖宝宝。我缩在睡袋里想,我明天能冲顶么?我要冲顶么?冲顶我能上去吗?要不我尽量吧?……我就在这胡思乱想中睡着了。

Day5(BC大本营-冲顶5200m)
凌晨两点起床,我不知道睡了多久,只感觉自己是在浅眠状态。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测血氧量,和昨天没什么区别。我套上衣服,钻出帐篷,忍不住打了个冷战。夜色漆黑,星辰闪烁,偶有流星划过,我抱着保温杯,一边喝水一边慢慢踱步走,希望可以通过积极地适应提高血氧量。

 

不久早餐就准备好了,由于状态不是很好,我只喝了碗热粥和热水,背上背包,就跟着向导出发了。

现在回忆起来,冲顶的那段路走得太艰难。我几乎是数着拍子往前挪,一步、两步、三步、……每走50步,我就要停下来喘气。我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长的路,也不知走了多久,那时候,我只知道,只要还有一点力气,就要走下去。

走到垭口5000m时,天已经亮了,那时的我体力已耗尽八成,我看着离我200m高的山顶,我想只要我一步一步往上爬,就算再慢,我也一定能到山顶。

很感谢我的协作幺叔,最后一段路没有他的帮助,我会走得更加艰难。最后一步踏上峰顶时,我不兴奋,也不想呼喊,我只是看着山下的云海日出,层峦起伏,在心里跟自己说,你看,终于走到底了。

 

坐在山顶又想到了那个问题,为什么爬山?爬山就像解数学题,迈出的每一步仿佛笔下的演算,终点只是努力的自然结果,别人惊叹你给出的答案,只有你懂得过程的美丽。

Day6(四姑娘山镇-成都-上海)
越野车驶过同样的路,掠过同样的风景,心情却与来时不同。同行24人共有7人登顶,其余或高反、或体力不支折返,但我以为,无论是否登顶,踩出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拼搏的勋章,都值得向灵魂致敬。

 

再见,四姑娘山。谢谢你,四姑娘山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