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
- 作者: 信息中心
- 分类:时政要闻
汶川震区旅游业灾后重建的协调进一步强化了旅游行业走“多规合一”的路子、努力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国家相关整体规划及其实施中,这一思路不但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在以后历次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中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10年前那场灾难,留给人太多的痛苦和悲伤。回望汶川灾后重建的历程,笔者作为旅游行业抗震救灾的参与者之一,更是感慨万分。
旅游休闲和地震灾害似乎是水火不容的,追忆旅游行业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促进形成震区10年后全域旅游发展崭新格局的历程,人们又无法割舍旅游和震区的紧密联系。
游客至上的旅游行业服务理念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经受了考验。汶川地震发生后,旅游行业立即启动紧急响应,按照全国救灾指挥部的统一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工作。首先科学分析灾区游客滞留情况,明确信息收集渠道,全面排查失踪游客,协助有关方面及时搜救受困游客,协助做好灾区滞留游客的撤离和救援工作。经过“拉网式”排查,在较短时间内使上万名滞留在灾区的游客安全撤离灾区,同时立即停止各地组团前往和途经地震灾区旅游,从旅游行业的角度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引导上万名游客安全有序撤离灾区是旅游行业抗震救灾的第一份答卷。
旅游主管部门还派出多个小组前往灾区,慰问灾区旅游行业的干部职工,天下旅游一家人的温情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得到了充分体现。开展救灾的痛苦过程更加深了全国旅游行业对于“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认识,旅游安全应急体系由此进一步建立健全。这一体系在之后青海玉树地震等历次救援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震区转入灾后重建阶段后,旅游行业自始至终都尽最大努力把震区旅游产业灾后重建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汶川地震是历史罕见的特大灾害,震区波及范围广泛,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四川九寨—黄龙和都江堰等核心景区。灾区旅游业蒙受重大损失,大量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和旅游景观遭到损毁。为科学实施灾后重建,旅游行业经过反复调研,摸清了因汶川地震造成旅游产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34亿元。为此,旅游部门及时将灾区旅游产业受损情况上报国家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启动《汶川地震旅游产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努力将其主要内容纳入国务院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把旅游业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使旅游产业主体项目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行业纳入国家灾后重建的整体框架内,为使灾区旅游行业灾后重建相关项目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和保障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尽到了应有之责,这是全国旅游行业在抗震救灾中交上的第二份答卷。
汶川震区旅游业灾后重建的协调进一步强化了旅游行业走“多规合一”的路子、努力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国家相关整体规划及其实施中,这一思路不但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在以后历次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中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在全国各地对口支援机制的大力支持下,震区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硬件设施后,旅游市场的恢复和旅游产业体系的重构成为旅游行业促进灾后重建提交的第三份答卷。
汶川震区主要位于我国横断山区,地质作用造就了这一地区集雄伟和奇秀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同时,这里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浓郁的民族风情形成了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本着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理念,灾区相继建成了一批既体现当地风情,又具备现代功能的魅力小镇和特色村寨。依托以上资源的综合优势,旅游产业逐渐成为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启动、见效迅速的领域。
党中央高度关注汶川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产业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寄予厚望。2011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赴四川考察第一站来到吉娜羌寨,在了解到村庄正在从传统农业向乡村旅游业转型后,他充分肯定了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并指出,旅游产业从无到有,引人入胜,方兴未艾,发展势头很好。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汶川地震灾区的旅游产业呈现了精品更强、全面开花、蒸蒸日上的可喜局面。特别是2013年,汶川特别旅游区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全国旅游行业对于灾区的一种特殊的追念和支持。笔者曾作为工作人员在景区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日夜,面对满目疮痍的震区遗迹,我们真正懂得了这个景区所要表达的含义:旅游不仅仅要带给人们欢乐,还要启发人们对人生、对人与自然的深入思考,由此启迪人们更加豁达、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和不断增强战胜自然灾害在内的信心。
作为一个地质活动异常活跃的区域,去年8月,九寨沟再次经历了地震的考验,有了汶川地震确立的救灾和灾后重建机制,九寨旅游得以在较短时间恢复。
汶川地震10周年之际,我们在心里默默祝福,愿九寨—黄龙—汶川这条历经磨难、坚忍不拔的神奇川北旅游线从此充满祥和,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
- 说明
- 作者: 信息中心
- 分类:时政要闻
201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四川汶川县映秀镇考察。看到百姓生活幸福安康,习近平表示:“我很牵挂这个地方,十年了,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
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日前本报记者走进汶川县时,只见映秀新城、水磨古镇等处有很多各地游客,避暑胜地三江乡的农家乐业主也都做好了迎接旅游旺季的准备,漩口中学遗址、地震纪念馆等汶川地震遗址和纪念地更是因地震10周年迎来了大量祭访者。
2008年地震发生以来,汶川县把旅游业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其城乡面貌、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旅游产品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百姓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汶川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大灾之后的涅槃重生。
文旅融合全域布局
沿着震后新建的都(江堰)汶(川)高速公路,记者从成都前往震中映秀镇只用了不到一个半小时,较之10年前大大缩短了行程。
灾后重建让汶川的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间,汶川县不仅开通了高速公路,还先后完成了70条、400多公里农村公路恢复重建。目前,县内各旅游景区(点)均有公路通达,主要旅游景区(点)还开通了公交专线。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汶川县旅游发展局局长王君介绍,汶川县旅游恢复重建按照“南生态北文化”布局,以大爱文化、大禹文化、藏羌文化、治水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为依托,以项目建设、旅游商品开发、羌禹文化体验为重点,倾力打造都市民族风情后花园,大力推进旅游经济快速复苏。
如今,以威州、绵虒、水磨、映秀等城镇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游,以萝卜寨、布瓦村、羌丰村等特色村落为代表的乡村游,以大禹文化节、樱桃节、水磨古镇文化旅游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为代表的民俗体验游都已经成为品牌,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逐渐形成。
经过震后的不懈努力,汶川特别旅游区成功跻身5A级景区之列,大禹文化旅游区被评为4A级景区,汶川还涌现出特色魅力乡镇11个、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3个、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寨)11个、精品旅游村寨20个。
记者走入映秀镇的“茶祥子”制茶坊,碰到了70多岁的司奶奶。她说,自己是帮儿子照看茶社,现在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人老了,也闲不住。我们是从外地过来开茶社的,我是看着镇上这些年旅游一步步火起来的。”
10年来,汶川旅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十一五”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先进县、四川省第二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四川省旅游强县等称号。
百姓生活日益富足
在漩口中学遗址,讲解员周开花和同事们正忙碌地接待着一批又一批前来祭访的游客。震后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引导下,周开花开始从事旅游业,经过培训成了一名讲解员。
周开花告诉记者,当上讲解员之后,不仅收入增加了,还感觉自己成了文化人,精气神都不一样了。“现在映秀镇大概有四五百人吃上了旅游饭,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事实上,在震后吃上旅游饭的汶川百姓不在少数。随着旅游业的长足发展,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走进映秀新城里的博爱新村饭店,只见墙上挂满了习总书记在店里的照片。店主杨云刚向记者讲述了习总书记当天到店里的情景。杨云刚回忆,总书记到店里询问生意怎么样,一年能挣多少钱。自己汇报说,小店旺季淡季的游客都不少,一年收入刨去开支能有十几万元。习总书记听后很高兴,愉快地体验了炸酥肉、磨豆花等。总书记磨豆花的时候笑着说,“很练臂力啊,真是越磨越带劲”。“我现在把店里的菜单名都改了,就叫‘带劲豆花’‘幸福酥肉’。老乡们对总书记的关心和祝福都很感动,我就用这种方式来激励大家继续努力。”
如今的映秀新城已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旅游小镇,随处可见村民们开设的民宿、餐馆、茶庄、纪念品商店等。漫步其间,藏羌风情浓郁的建筑、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以及一张张百姓的笑脸,都让人发自内心地为浴火重生的新汶川感到欣慰。
走进水磨古镇,只见飞鸿广场、禅寿老街等处游客络绎不绝,极具藏羌特色的商铺、餐馆、客栈、茶肆鳞次栉比。灾后重建中,水磨镇以“工业外迁、腾笼换鸟”的整体思路,让一个以高能耗、高污染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小镇华丽转身为“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
水磨镇副镇长赵丽莎说,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古镇各处都会挤满自驾车辆,餐馆中午常常要接待几轮游客,河边的茶坊经常一位难求。
“目前汶川全县仅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就过万人,种植业、养殖业等关联产业也因旅游业快速发展受益,相关从业者获益匪浅。”王君说。
数据显示,10年间,汶川发展乡村酒店/农家乐500余家,其中星级乡村酒店/农家乐131家,各类饭店、农家乐床位数已达6000余张;餐位数近1.6万余张;景区讲解人员百余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万余人。
奋力实现全新跨越
10年的努力让汶川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未来,汶川将以乡村振兴为核心、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人民群众致富奔康的重要产业。
记者获悉,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汶川县将整合串联周边农业资源、文物古迹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特色旅游集镇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打造以运动康养、民俗文化、休闲度假、观光游览等为主的旅游产品,大力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力图让更多百姓从旅游发展中受益。
汶川县旅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汶川县还将紧扣全域、全时、多元的建设思路,以“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为主题,把全域旅游发展推向深入。在此过程中,汶川将坚持生态环保优先、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全域发展的理念,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农业、文化、水利、交通、环保等各项工作,加快完善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作为大九寨环线上的重要节点,汶川始终处于“旅游过境地”的尴尬境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当地已经把康养旅游确立为下一阶段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努力把汶川打造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
汶川县委书记张通荣说,下一步,汶川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精准对照习总书记来汶川调研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加快推动旅游改革创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为震后第一个在水磨古镇开饭店的人,应堂辉见证了汶川旅游10年来的发展与变化。面对未来,他充满信心并满怀希望:“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 说明
- 作者: 信息中心
- 分类:时政要闻
6月8日上午,省旅游发展委召开全省暑期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会议传达了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推进暨暑期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动员会的会议精神,通报了我省旅游市场整治工作的相关情况,省旅游发展委杨健副主任到会就全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做了动员和工作部署。
杨健副主任指出,此次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是按照中央领导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总体安排部署和回应媒体和社会重点关注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有效手段。
杨健副主任强调,此次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主要体现“三大特点”:一是突出市州的属地监管职责。并明确检查重点,将“黑社”、购物店、旅游团队和虚假宣传广告作为重点检查对象。二是突出部门协同。明确要求旅游市场监管需要主动作为、积极协同涉旅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要进行线索抄告和案件移交。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在市州普查阶段,对于去年以来全省受过行政处罚的旅行社名单,要求各市州在检查中对此类单位逐一进行“回头看”,通过回访看企业的整治效果,坚决杜绝违规现象“打不断根、整不治愈”的情况发生。
杨健副主任要求,抓住“四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重点查 “黑社”。 重点对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特别是非旅游企业和个人利用户外俱乐部、社区社团或网络平台、微信等方式组织旅游活动进行查处。二是重点查 “购物店”。重点对旅游沿线、旅游景区、旅游集散地的旅游购物场所进行检查。三是重点查旅游团队。严查旅行社不支付或者不足额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未经许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旅行社接待不支付或者不足额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的旅游团队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重点查虚假宣传。重点排查旅游宣传广告,严厉打击旅游集散地、旅游景区周边散发虚假旅游宣传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在全省督查阶段,省直相关部门将协调配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对出境游和国内游两个市场、客源地和目的地等热点地区和线路同步开展省上督查工作。
- 说明
- 作者: 信息中心
- 分类:时政要闻
5月16日,省旅游发展委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为契机,由党组成员、副主任宋铭带队,组织党员干部前往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成就展。
当我们来到地震后灾区发展变化的图展前,看到灾区新面貌的视频和图片后,心情豁然开朗,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座座矗立的高楼,整齐的街道,展现了灾区新城市、新面貌、新气象,一个崭新的灾区正在崛起。

通过观展,我们要进一步加深对“四个自信”的认识,对国家、民族更感自豪。可以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下才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只有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无所畏惧的中国人民才能这么快的让曾经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焕发新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具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综合性幸福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灾后重建过程的重要作用,把地震灾区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说明
- 作者: 信息中心
- 分类:时政要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要求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小金县全域旅游培训的安排部署,5月17日至18日,省旅游发展委机关党委书记游勇率相关处室负责同志,赴阿坝州小金县开展全域旅游“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5月18日,游勇在小金县领导干部抓党建促脱贫能力提升培训班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作了题为“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小金旅游”专题培训。游勇同志从全域旅游的国家战略、四川格局和小金建议三个方面系统解读了全域旅游的内涵、需要把握的时代方向、需要构建的体系等,并对小金县全域旅游发展、品牌创建、业态培育、产品打造等提出具体意见建议。小金县县级领导干部、科级主要领导干部、驻村第一书记200余人参加培训。

期间,游勇同志还实地辅导了四姑娘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调研卧龙熊猫基地国际旅游宣传营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