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四川汶川县映秀镇考察。看到百姓生活幸福安康,习近平表示:“我很牵挂这个地方,十年了,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
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日前本报记者走进汶川县时,只见映秀新城、水磨古镇等处有很多各地游客,避暑胜地三江乡的农家乐业主也都做好了迎接旅游旺季的准备,漩口中学遗址、地震纪念馆等汶川地震遗址和纪念地更是因地震10周年迎来了大量祭访者。
2008年地震发生以来,汶川县把旅游业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其城乡面貌、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旅游产品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百姓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汶川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大灾之后的涅槃重生。
文旅融合全域布局
沿着震后新建的都(江堰)汶(川)高速公路,记者从成都前往震中映秀镇只用了不到一个半小时,较之10年前大大缩短了行程。
灾后重建让汶川的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间,汶川县不仅开通了高速公路,还先后完成了70条、400多公里农村公路恢复重建。目前,县内各旅游景区(点)均有公路通达,主要旅游景区(点)还开通了公交专线。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汶川县旅游发展局局长王君介绍,汶川县旅游恢复重建按照“南生态北文化”布局,以大爱文化、大禹文化、藏羌文化、治水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为依托,以项目建设、旅游商品开发、羌禹文化体验为重点,倾力打造都市民族风情后花园,大力推进旅游经济快速复苏。
如今,以威州、绵虒、水磨、映秀等城镇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游,以萝卜寨、布瓦村、羌丰村等特色村落为代表的乡村游,以大禹文化节、樱桃节、水磨古镇文化旅游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为代表的民俗体验游都已经成为品牌,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逐渐形成。
经过震后的不懈努力,汶川特别旅游区成功跻身5A级景区之列,大禹文化旅游区被评为4A级景区,汶川还涌现出特色魅力乡镇11个、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3个、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寨)11个、精品旅游村寨20个。
记者走入映秀镇的“茶祥子”制茶坊,碰到了70多岁的司奶奶。她说,自己是帮儿子照看茶社,现在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人老了,也闲不住。我们是从外地过来开茶社的,我是看着镇上这些年旅游一步步火起来的。”
10年来,汶川旅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十一五”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先进县、四川省第二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四川省旅游强县等称号。
百姓生活日益富足
在漩口中学遗址,讲解员周开花和同事们正忙碌地接待着一批又一批前来祭访的游客。震后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引导下,周开花开始从事旅游业,经过培训成了一名讲解员。
周开花告诉记者,当上讲解员之后,不仅收入增加了,还感觉自己成了文化人,精气神都不一样了。“现在映秀镇大概有四五百人吃上了旅游饭,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事实上,在震后吃上旅游饭的汶川百姓不在少数。随着旅游业的长足发展,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走进映秀新城里的博爱新村饭店,只见墙上挂满了习总书记在店里的照片。店主杨云刚向记者讲述了习总书记当天到店里的情景。杨云刚回忆,总书记到店里询问生意怎么样,一年能挣多少钱。自己汇报说,小店旺季淡季的游客都不少,一年收入刨去开支能有十几万元。习总书记听后很高兴,愉快地体验了炸酥肉、磨豆花等。总书记磨豆花的时候笑着说,“很练臂力啊,真是越磨越带劲”。“我现在把店里的菜单名都改了,就叫‘带劲豆花’‘幸福酥肉’。老乡们对总书记的关心和祝福都很感动,我就用这种方式来激励大家继续努力。”
如今的映秀新城已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旅游小镇,随处可见村民们开设的民宿、餐馆、茶庄、纪念品商店等。漫步其间,藏羌风情浓郁的建筑、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以及一张张百姓的笑脸,都让人发自内心地为浴火重生的新汶川感到欣慰。
走进水磨古镇,只见飞鸿广场、禅寿老街等处游客络绎不绝,极具藏羌特色的商铺、餐馆、客栈、茶肆鳞次栉比。灾后重建中,水磨镇以“工业外迁、腾笼换鸟”的整体思路,让一个以高能耗、高污染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小镇华丽转身为“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
水磨镇副镇长赵丽莎说,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古镇各处都会挤满自驾车辆,餐馆中午常常要接待几轮游客,河边的茶坊经常一位难求。
“目前汶川全县仅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就过万人,种植业、养殖业等关联产业也因旅游业快速发展受益,相关从业者获益匪浅。”王君说。
数据显示,10年间,汶川发展乡村酒店/农家乐500余家,其中星级乡村酒店/农家乐131家,各类饭店、农家乐床位数已达6000余张;餐位数近1.6万余张;景区讲解人员百余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万余人。
奋力实现全新跨越
10年的努力让汶川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未来,汶川将以乡村振兴为核心、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人民群众致富奔康的重要产业。
记者获悉,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汶川县将整合串联周边农业资源、文物古迹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特色旅游集镇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打造以运动康养、民俗文化、休闲度假、观光游览等为主的旅游产品,大力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力图让更多百姓从旅游发展中受益。
汶川县旅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汶川县还将紧扣全域、全时、多元的建设思路,以“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为主题,把全域旅游发展推向深入。在此过程中,汶川将坚持生态环保优先、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全域发展的理念,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农业、文化、水利、交通、环保等各项工作,加快完善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作为大九寨环线上的重要节点,汶川始终处于“旅游过境地”的尴尬境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当地已经把康养旅游确立为下一阶段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努力把汶川打造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
汶川县委书记张通荣说,下一步,汶川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精准对照习总书记来汶川调研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加快推动旅游改革创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为震后第一个在水磨古镇开饭店的人,应堂辉见证了汶川旅游10年来的发展与变化。面对未来,他充满信心并满怀希望:“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