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景区”中体验“大旅游”

 

在广西桂林,今年上半年的旅游业又交出一份喜人的成绩单:全市共接待游客2446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总收入达271亿元,同比增长31%。

“这主要归功于桂林对旅游发展战略再定位,实现了‘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的转变。”桂林市旅发委主任罗建章说,在“景点旅游”模式下,景点景区经营与社会割裂,造成景点景区内外“两重天”。“全域旅游”改变了这种格局,通过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进行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使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从而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为全国“全域旅游”发展较早的探索者之一,桂林以“两江四湖”建设为龙头,将“全域旅游”范围扩大到全市。尤其是“空中游漓江”等低空游览项目的启动,以及5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让桂林旅游进入水、陆、空全方位、立体式体验的“全域旅游”时代。

文化旅游是“全域旅游”的特色品牌。桂林以龙胜各族自治县多元民族文化等5个主题片区为重点,将民族文化与山水休闲度假相结合,发展民族文化村寨,布局民族文化观光体验项目。演艺文化创新方面,在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基础上,加快推出“夜王城”等演艺品牌。桂林还加快工艺美术与旅游的融合,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更多新的内涵。

今年7月,桂林作为全国导游自由执业首批9个试点城市之一,率先开通了广西首家政府官方认证、旅行社承诺担保的在线导游服务平台——桂林“道游网”,300多名星级导游在线接受预约,根据游客需求“私人订制”行程。至此,在网上“点”一个导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然走进桂林游客的生活。

“随时随地都是旅游资源,使游客从传统‘景点旅游’框架中跳出来,在‘大景区’中体验‘大旅游’。”广东游客李先生在结束“桂林七日游”后感慨,桂林将旅游与金融、科技、农业、文化等各行业相融合,使旅游不仅停留在观光游玩,而且成为了一次难得的多元体验。

“我们将按照‘全域旅游’新要求,用心做好‘旅游+’‘山水+’文章,开发利用好桂林丰富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健康养生、乡村旅游等旅游资源,打造更多的、更具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擦亮桂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桂林市市长周家斌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桂林市将全面建成5条山水文化生态旅游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全市17个县区全覆盖,让一条条畅通的“交通大通道”变成“旅游大通道”,让广大游客感受到整个“大桂林”就是个“大景区”。 (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陆 燕 黄漓娇)



(责任编辑: 新华网 闫丹丹 )


 

“游客黑名单”不能没有牙齿

 

据媒体近日报道,到目前为止,国家旅游局推出的“最恶劣不文明游客黑名单”上,共有19条记录、20个名字,引发国内舆论广泛关注。这份黑名单涵盖了干扰航空运输安全、辱骂殴打导游、赴国外旅游干扰当地机场工作人员及领队履行职务、攀爬损害景区景观等4类行为。

旅游文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往往舆论热烈,惩罚单薄,起不到警戒作用。国家旅游局推出的“最恶劣不文明游客黑名单”,对游客不文明行为进行个人点名式的批评,相对以往笼统地提出某地或某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一个进步。但是,仅仅让不文明游客曝光,并不足以达到减少旅游中不文明行为的目的。只有让不文明游客在以后一段时间内都不“方便”出行,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首先要区分游客不文明行为是否涉及违法问题。比如,在这次曝光的黑名单中,游客周跃强行打开飞机座位旁两道应急舱门,警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他的违法行为予以治安拘留15日处罚。

而唐代东、李文春因攀爬雕像照相,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虽然这些游客的行为不违法,但是也应该接受相应的惩罚。比如,在“黑名单”公布的三年内,不允许他们享受打折机票或景区打折门票,降低其出行便利程度,提高其出行成本。让不文明游客在以后的旅行途中,都能想起自己上次旅游不文明行为为他们带来的苦恼,黑名单的目的便达到了。

除了一时的处罚,还应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不能处罚时记得,处罚完忘记,这样的处罚相当于“走形式”。

目前,全国没有建立起一张统一的“黑名单”。虽然各省有“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某些景区建立了各自的“黑名单”;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建立“黑名单”后,5家航空公司也建立了“黑名单”。但是,这些“黑名单”各自为政,其效果也大打折扣。如果“黑名单”联动,游客一旦发生不文明行为,就会受到多方压力,其威慑力自然放大。

“游客黑名单”不能没有牙齿,“黑名单”没有牙齿,等于没有武器。只有为“黑名单”建立相应地配套措施,按照其管理规律办事,才能让“游客黑名单”发挥最大效用,为游客种下旅游文明基因。

 



(责任编辑: 新华网 闫丹丹 )


 

5A景区“摘牌”并非说说而已 退出机制或将成常态化

 

8月3日,国家旅游局通报,湖南5A橘子洲旅游区和重庆5A神龙峡景区存在严重问题,给予摘牌。

去年10月,山海关景区因某些指标达不到5A标准,首次被国家旅游局摘了牌,并非是“杀一儆百”,也是给其他景区一个有力的警告。某些景区仍存侥幸心理,未料到景区A级标准评定委员会专家们的暗访摸底,结果2家5A景区撞上了枪口,以存在安全隐患严重、环境卫生差等原由,被国家旅游局摘了牌。

为什么会摘牌? 

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旅游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景区安全隐患严重、环境卫生差、旅游服务功能严重退化、管理不规范,景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存在“黑车”揽客现象等。重庆市南川区神龙峡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游步道紧邻山体滑坡处,没有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景区厕所革命严重滞后,景区旅游服务功能严重退化,旅游秩序混乱;景区购物摊贩管理混乱,兜售商品现象严重;旅游设施和服务严重缺失等。

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总规划师宁志中表示,首先,摘牌究其原因,三个不到位:一是地方政府发展理念不到位——重“建设”轻“管理”;二是景区经营行为不到位——重“有偿”轻“无偿”;三是基层旅游监管职能不到位——重“指导”轻“处罚”。其次,三个不健全:一是景区综合管理责任体制不健全;二是景区关联方利益调整机制不健全;三是景区运行维护制度不健全。

“A级景区是根据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来申报、评定的,标准从景区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景观质量、游客意见等三方面对景区进行评价,当景区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时,就有可能被摘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昆欣说。

摘牌的意义何在? 

5A景区是我国景区等级中最高的标准,它意味着资源优势,服务质量,品牌价值。景区被摘了牌,如果再要重新申办5A,恐怕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拿出更大的诚意方可。不良记录给大家印象总是不好,可以说,摘牌对景区和当地旅游部门都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

“5A级景区牌照有相应的标准,相当于一个契约,既然国家旅游局授予景区5A牌照,景区又接受了它,就要严格按标准执行。标准是门槛,也是承诺,景区不能履行承诺,意味着失了信誉,所以,被摘牌也是必然。另一方面,摘牌也是维护了A级景区标准的严肃性。”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说。

A级标志,既是产品等级标志,也是景区管理和服务的全面承诺,质量保证和承诺是全方位全时空的。山东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王德刚表示,“摘牌本身就体现了这种对全方位全时空标准进行动态管理的理念。同时,这也是我国旅游资源管理分散多头现象的一种反映。从山海关到橘子洲,体制上的错位可能才是问题的根源。”

A级景区是一个金字招牌,自景区评定工作开始以来,就不是一个只进不出的机制,而是一个动态管理机制。曾博伟表示,此次摘牌,某种意义上强化了退出机制,或以后将形成常态化,也说明5A景区“摘牌”并非口头上说说而已。

王昆欣表示,其一表明国家旅游局对景区监管的重视,动真格、严要求、不姑息;其二维护旅游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让经营者规规矩矩经营,让管理者认认真真管理;其三关注游客反映,加强动态评估,及时调控质量,一改以往景区重申报、重牌子,轻质量、松管理的现象,有效提高了景区的质量观服务观。

景区被摘牌,究竟警醒了谁?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去年旅游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依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三年行动方案(2015年)》、《依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三年行动方案(2015年)》、建立5A级景区退出机制等,各地应积极履行监管主体责任。

此次国家旅游局动真格,对于当地旅游部门是一个大大的提醒。显示了国家旅游局对A级旅游景区实行动态化管理和建立退出机制的决心,真正让5A级旅游景区有了危机感。同时,表明了加强对5A景区的监督与管理力度,无论对被惩罚的景区还是对其他A级景区都是敲了一次警钟。

“摘牌也是维护了A级景区标准的严肃性。通过摘牌,使供给商更好的去维护旅游市场环境,对经营者来讲,更是一种警醒。” 曾博伟说。

王德刚认为,景区评5A时,旅游部门可能起了主导作用,但日常管理旅游部门插不上手,一些标准要求贯彻不下去,发生问题就可能成为必然。所以,摘牌既可能成为彻底解决的契机,也可能成为体制矛盾的引爆点。

旅游业越来越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无论是管理分散,还是体制错位,当地政府要想把失去的游客再拽回来,谈何容易?此次面对景区被摘牌,湖南省旅游局副局长尚斌说,此次摘牌事件,之前并不知晓,也没人透露半点风声,国家旅游局给了他们一个突然袭击。面临此种惨局,痛定思痛,只得重头再来,加大力度整改。

“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游客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表示,今后国家旅游局将进一步深化5A级景区评定工作,在严格标准的前提下,持续推进景区评定工作,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推进景区安全、质量、秩序常态化监管。(郭香玉)



(责任编辑: 新华网 闫丹丹 )


 

交通部拟重新规定收费公路范围、期限及减免等事项

 

针对人大第1306号关于优化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的建议,交通运输部经商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日前作出答复。

答复意见指出,收费公路重大节假日免费政策的出台,降低了公众节假日出行成本,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如部分路段免费后交通量远超其设计通行能力,造成公路主线的严重拥堵;对经营性公路减少的合法收益,没有明确的补偿机制等,有必要重新评估论证。

关于出台补偿措施对高速公路经营给予补偿的建议,交通运输部在上报国务院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送审稿)中已有体现。具体表述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特定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基于公共利益需要,政府提前终止特许经营合同、实施通行费减免等政策,给经营管理者合法收益造成损失的,应当由相应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报作出决策的政府出台补偿政策予以行政补偿。”

至于调整优惠对象和调整优惠时段的建议,关系收费公路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比较敏感,应当广泛征求社会意见,通过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交通运输部称,目前,正在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对《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进行修订,拟对收费公路范围、期限、标准及减免等事项重新作出统一规定。同时,也在对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将综合考虑各方意见,进一步研究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2012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自2012年国庆长假开始,对行驶收费公路的7座及以下小型载客汽车(以下简称小型客车),在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四个法定节假日及其连休日,实行免费通行政策。 

交通运输部指出,免费通行政策的初衷主要是缓解重大节假日期间公路收费站的交通拥堵。将重大节假日免费通行车辆范围确定为小型客车,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小型客车一直是重大节假日交通流的主体,根据2009年至2011年交通量调查统计分析,重大节假日期间小型客车占公路交通总流量的72%左右,大中城市周边比例更高,2013年国庆节达到公路交通总流量的83%。二是小型客车以私家车为主,对其免费通行可使驾车出行的公众直接受益。(梁士斌)

 
(责任编辑: 新华网 闫丹丹 )


 

这些景区的“金字招牌”缘何被“下架”?——多家5A级景区被摘牌背后

 

暑期旅游旺季是各大旅游景区开门迎客的好时机。然而,有5家5A级景区却高兴不起来:国家旅游局日前宣布对长沙橘子洲、重庆神龙峡等5家5A级景区摘牌或警告。

2015年10月,由于存在价格欺诈等问题,山海关景区5A级资质被取消;丽江古城等6家5A级景区被严重警告并限期整改。这些5A级景区的“金字招牌”为何被拿下或褪色?

橘子洲、神龙峡被“踢”乃情理之中

记者从国家旅游局了解到,橘子洲、神龙峡被“踢”出5A级,天柱山等三家景区被警告,这些结果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

被摘牌的两家景区主要存在安全隐患严重、环境卫生差、旅游服务功能严重退化、旅游设施和服务严重缺失、旅游秩序混乱等问题。

国家旅游局组织的5A级景区复核暗访发现,长沙市橘子洲景区濒水游客集中区和临江游步道的旅游安全巡查服务缺失,时有游客翻越临江警戒线观景或拍照,却无安全管理人员制止或提示;景区有明确禁烟标志,但吸烟者随处可见,未见工作人员提醒制止。

神龙峡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作为以漂流为主要旅游项目的景区,神龙峡没有对游客进行漂流前的安全教育、安全设施佩戴讲解演示;部分游步道紧邻山体滑坡处,没有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此外,厕所脏乱差、景区垃圾箱清理不及时、讲解预约难、各种旅游服务设施无法正常使用……成为橘子洲和神龙峡被摘牌的“几宗罪”。

安徽省天柱山景区、福建省武夷山景区、福建省永定-南靖土楼旅游区则因为厕所改进滞后、变相强迫消费、庸俗讲解、“野导游”现象严重等问题被严重警告。

被摘牌或被警告景区的反应

摘牌消息一出,很多网友开启了“吐槽模式”:网友“小鸣”认为,“摘牌”是一种激励机制,服务差的景区就是要“下架”。相关景区也被推到了舆论中心,当地主管部门纷纷作出回应。

3日晚,长沙市委、市政府表示诚恳接受处理结果,要求相关责任单位深刻检讨,迅速整改,并启动问责。重庆市南川区通过官微@微播南川发声,称南川将建立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整改工作不松劲,问题不回潮,让“神龙见首亦见尾”。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认为,被摘牌或者被警告对5A级景区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相关景区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也许会出现客流量下降”。

没了5A招牌,门票会不会调整?戴学峰说,5A级景区的票价调整均需要物价部门审核评定,与景区A级的评定不一定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短期肯定会有影响。但相关景区如能下大力气整改,知耻后勇,危机也许能转化为机遇。”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钟林生说。

在山海关景区被摘牌近一年后,记者从河北省旅发委获悉,山海关景区正在针对有关部门提出的150多项问题进行整改,努力在管理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提升。目前,他们通过了创建国家5A级景区“省级机构初评”,向重返5A级迈进。

5A级景区从来不是“终身制”

戴学锋介绍,我国5A级景区的评选依据,是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该办法对于景区评级的评价涉及多个维度,包括资源评估、设施评价、游客评价等方面。

为啥当初不遗余力去参评5A,如今竟然会出现价格欺诈、卫生环境不过关、服务质量低等自砸招牌的行为?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服务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翔表示,一方面是因为景区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很难统一,景区资源是国有的,但不少经营者则是单纯从利益出发;另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我国对旅游景区的质量管理滞后,不少省份仅关注A级景区的数量增加,却忽视了质量建设。

“个别景区创5A成功后大松一口气,更加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管理,忽视对旅游者的服务。”戴学锋说,5A级景区从来不是“终身制”,通过摘牌或者警告等方式对不达标景区进行处理,正是5A级景区动态管理的一种体现。

有人欢喜有人愁,就在5家5A级被摘牌或被警告的同时,6家新晋5A级景区引人注目。

“做得好就上,做得差就下,关键要实现常态化管理。这对所有5A级景区都起到了警示和教育作用。”钟林生认为,5A级景区“朋友圈”的“出”与“进”,恰恰体现了5A级景区动态管理的常态化。(记者刘慧、齐中熙、高博 参与记者阳建)



(责任编辑: 新华网 闫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