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国家旅游局根据对一些5A级景区的暗访情况,发布了对丽江古城、西溪湿地、东方明珠、明十三陵等6家5A级景区给予严重警告,并限期6个月整改的消息。其中,明十三陵景区曾被媒体曝光周边农家院广告牌匾无名称、“阴阳菜单”等旅游市场秩序乱象。目前整改限期已过。4月28日,昌平区旅游委、十三陵特区办、十三陵镇政府等相关单位向媒体通报,经过6个月的整改,明十三陵景区和居庸关长城景区合计81项整改台账项目已全部完成。

据了解,此次明十三陵景区和居庸关长城景区整改提升共设立了81项台账,涉及商贩管理、环境卫生、游览设施、员工培训等多项内容,整改资金累计投入1.81亿元。“十三五”期间,昌平区将每年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明十三陵景区环境秩序整治。此外,昌平区还将成立旅游市场秩序监管流动执法站,严打欺客宰客、私搭乱建等非法违法行为。

在定陵正门外大约100米处,一排灰色的砖房窗明几净,房顶上“游客服务中心”几个大字十分显眼。进入大厅,旅游信息查询设备、导游服务台、十三陵专属旅游商品、存包处等几个功能区分列两侧,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十三陵景区宣传片。

而半年前,这里还是饱受诟病的购物中心。作为被国家旅游局重点列出的问题,景区购物和外围欺客宰客现象成为此次整改的重点。“我们从旅游商店、农家院两个重点对象入手,严厉打击了昌赤路沿线农家院招手揽客、欺客宰客、私搭乱建、未按规定设置广告牌匾、旅游秩序混乱等5类行为,并对定陵、长陵和居庸关长城景区共230家商户全部进行停业整顿。”明十三陵特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景区周边农家院已实现亮照经营和价格上墙,景区内部的商业网点则统一经营服务标准,实行明码标价,校准计量装置,杜绝欺客宰客和尾随兜售等不良行为。

明十三陵以整改为契机 提升周边品质

明十三陵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旅游局通报的一些问题属于景区周边范围,不在景区管理范围内,因为昌平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所以借整改契机全面整顿了周边环境。

针对国家旅游局通报的“环境卫生与综合管理问题突出”情况,明十三陵景区拆除了定陵景区一道院、三道院和地宫出口商亭以及居庸关长城景区北关瓮城内东西两侧、北关平台、东山顶等12处商棚,还拆除影响景观环境的44块广告牌匾,并加大了景区环卫保洁巡查的力度。年内将拆除200处近两万平方米的私搭乱建建筑。

此外,明十三陵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暗访专员,建立暗访专员库,随机选用暗访专员以第三方身份依据5A级景区标准进行暗访暗查。

长陵西侧围墙墙角处的公厕,是长陵景区使用量最大的公厕。厕所门内的公共区,一排黑色的沙发可以供游客短暂休整。与一般卫生间不同,这里不仅有男厕和女厕,还有一个单独的“第三空间”,专门为带孩子的家长、行动不便需要人陪同如厕的人群准备。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明十三陵景区整改共升级改造厕所11座,并将男女厕位的比例设置为19∶39,以缓解高峰期女厕排队严重的问题。

人车混行、停车位不足是此前明十三陵景区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明十三陵特区办共改造停车场近5万平方米,租赁周边村庄22.14亩土地,拓宽定陵景区出口道路,实现了大小车环线组织和人车分流,并对定陵、长陵景区入口门区进行了综合整治。

定陵入口处,原来不起眼的售票点已并入游客服务中心,定陵、长陵景区检票闸机和安检系统,也已从门洞内外移至门外50米处,更好保护文物的同时还能减少拥挤,并能避免游客照相留影时护栏和检票闸机进入镜头。

景区建设和管理永远在路上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近日表示,6个月整改期间:“通过惩罚和整顿,各级旅游部门和各景区对国家旅游局抓整治工作开始有了正确的认识,实实在在发现了问题。各被通报景区所在地的党委、政府,对旅游的关心、关注、重视和服务力度都是空前的,党委、政府,书记、市长,乃至省委书记、省长都在办公,这就是我们所期盼的,是老百姓所期盼的。”

“整改工作给大家带来了巨大压力,压力层层传导,在压力传导之下,必然会形成整改工作机制。”彭德成说,“各地在整改过程中,力度很大,措施很实在,各地都很重视,但各地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国家旅游局将尽快对整治力度大、整改效果好的景区取消警告。

彭德成表示,对5A级景区进行暗访、通报、督促整治,乃至摘牌,将成为常态化的工作机制。这是把旅游景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更为满意的服务业推广点的需要。在促进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地要建立旅游质量、投诉处置、公众监督的有效机制,对抓项目、抓投资、抓产业进行常态化管理,一边抓发展,一边抓质量。

创建5A级景区的工作是阶段性的,但景区建设和管理永远在路上。彭德成强调,目前还不能说整改工作已完成,毕竟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受到市场的检验。不能认为国家旅游局取消了警告,就可以松口气。如果说国家旅游局取消了严重警告,但下一次景区在质量上还是反映问题集中,那么严重警告以后的处罚将会更加严重。

彭德成提出,一个5A级景区,应该具有一流的资源,建设一流的设施,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项目,留下一流的口碑,达到“五个一流”才能称为5A级景区,这是金字招牌,是景区里面的最高品牌。作为5A级景区,一是要优美,环境必须优美,不能到处都是脏乱差,到处都是陈旧的东西;二是要精致,景区设施、设备和建筑要精致;三是温馨,要给游客提供服务个性化、人本化的温馨服务;四是要震撼,从资源和产品的角度,到5A级景区至少要有兴奋感,最好要有震撼感;五是要有序,景区秩序要有序;六是要满意,查找出的问题都是不满意的方面,“我们要为游客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责任编辑:新华网 闫丹丹)

 

        据西班牙《侨声报》报道,根据世界旅游组织(OMT)5月9日发布的初步数据,中国旅游收入已取代西班牙旅游收入排名至第二,西班牙旅游收入退至世界第三,美国仍排世界第一。

        2015年,美国以1780亿美元的国际旅游收入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旅游收入位居第二,1140亿;西班牙,570亿;法国,460亿。

        2015年西班牙接待了6810万国际游客(上升了4.9%),产生了509亿4700万的旅游收入(提高了4%),根据国际收支,不管是从国际游客的数量还是旅游收入上来看,西班牙都是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

        在前十大世界旅游收入国家排名中,还有两个变化。2015年泰国以450亿的旅游收入从第九名跃居第五位。从国际游客数量上看,泰国从第十四位上升至第十一位。

        第二个变化是,中国香港从第十位上升至第九位,在排名靠后的国家中,墨西哥旅游收入与从第二十二位上升至第十七位,在国际游客数量方面从第十位排至第九位。

    更多的收入

        2015年世界旅游收入上升了3.6%,总计1.4万亿美元(1.2万亿欧元),平均每日产生40亿。

        同样,国际游客数量上升了4.4%,2015年达到11亿8400万次。

        连续四年,旅游业增速超过了世界商品贸易2.8%的增速,旅游业也占世界出口的7%,这个比例较2014年有所上升,同时也占出口服务的30%。

        2015年汇率的大幅异常波动影响到了旅游目的地的收入,以美元计算,北美洲、亚太地区以及中东地区增长了4%,欧洲增长了3%,非洲2%。加勒比地区、中美、南美收入增长了7%。

    出境旅游

        去年中国、美国以及英国基于其货币和经济的推动,出境旅游业有所增长。

        中国游客旅游花费增长了25%,共计2920亿美元,游客数量为1.28亿,增长了10%。

        美国旅游花费为1200亿美元增长了9%,游客数量7300万,增长了8%。

        英国旅游花费位居世界第四,增长了8%为630亿,英国出境游客数量有6500万增长了9%。

        相反,位居世界第三的德国因欧元疲软,旅游花费有所减少(760亿美元)。

        法国出境旅游花费达到370亿美元;俄国350亿美元;韩国250亿美元,增长了8%,排名第八。

 

 (责任编辑:新华网 闫丹丹)

 

  7月13日,由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甘孜州旅游发展委员会、甘孜州海螺沟景区管理局承办的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在海螺沟景区燃情开幕。四川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崔保华、四川省人民政府资政张作哈、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甘孜州委州政府相关领导以及全国60多家旅行商社以及50余家自驾游俱乐部代表、新闻媒体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况。


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崔保华宣布“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开幕

  开幕式上,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崔保华宣布“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开幕。四川省人民政府资政张作哈、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分别致辞。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形象宣传片也首次亮相,甘孜的美景让在场的观众赞叹不已。


四川省人民政府资政张作哈为山地旅游节开幕致辞


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在开幕式上致辞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甘孜州将坚持以全域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推动形成东部环贡嘎山、南部环亚丁和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带“两环一带”旅游发展格局,努力将甘孜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富民优势,推进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再发现四川”第一批(甘孜)名单发布

  山地旅游是新时期国际旅游发展的绝对热点,她集风光震撼性、生态原始性、生物多样性、文化厚重性、户外探秘性、居留康养性等为一体,深受世界各地游人的喜爱和追捧。身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四川甘孜,海拔从1500余米至7000余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片区域无以伦比的山地旅游资源,众多专家称之为“东方户外天堂”。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甘孜州还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旅行社、科技公司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此外,《中国国家地理》还发布了“再发现四川”第一批(甘孜)名单,同时还发布了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主题线路。

  同日下午,甘孜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大会在海螺沟景区召开。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郝康理主任在大会上致辞,提出四川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理念上做到保护为先;发展上要坚持全域旅游;开发上要做到异彩纷呈;要与旅游扶贫紧密结合;要坚持国际化人才标准。

  会上,甘孜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国际生态旅游专家杰德·魏恩加滕、国家信息中心旅游研究规划中心主任石培华、中国旅游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高舜礼、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丹霞地貌工作组主席彭华等专家政要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围绕自驾带动甘孜山地旅游的全要素整合、自驾带动甘孜生态文化扶贫等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自驾产业精英对话甘孜山地旅游等议题,一大批业内外老总和专家还展开精彩研讨和发言。


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郝康理在甘孜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大会上致辞

  据悉,本次甘孜山地旅游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包括甘孜驾年华、主题线路和极致路线体验游等活动。此外,主会场的海螺沟之酷车巡游、蓝逸冰琪淋派对、汽车音乐狂欢夜等也将陆续精彩上演。

 

       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是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化升级,是我国推动旅游业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全面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工作。为贯彻落实这一指示要求,5月10日,国家旅游局在京召开了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工作会议。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杜江明确了此次会议的任务:要积极落实全国旅游工作会部署,积极推进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工作,以改革创新引领新一轮旅游业发展。

       杜江指出,要以科学的态度推进旅游业的改革创新。一是统筹市场和产业两个发展角度,着重在供给侧改革实现突破,重点解决旅游产品供给总体不足和结构性问题;二是把握旅游管理体制、产业发展机制和旅游消费制度等三个改革维度,着重在体制机制上实现创新,重点推动建立“1+3+N”旅游管理体制、完善旅游产业要素配置方式,逐步实现旅游行业管理向部门协调转变、向职能整合转变、向制度保障转变;三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业发展的趋势性、市场竞争的开放性和旅游消费的时代性等四个发展梯度,着重在关键领域取得实效,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推动全域旅游、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培育旅游竞争优势。

       杜江强调,要抢抓机遇全面深化旅游业改革。一要找准位置努力在改革上下功夫,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制度创新,重点要认清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区分改革创新与政策支持的关系、并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地方先行的关系;二要围绕大局切实做好改革的衔接,抓住机遇反映诉求,重点要对接好基础制度改革、并落实好专项改革举措;三要遵循规律创新旅游业基本制度,找到工作抓手和战略重点,从完善社会功能出发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所需的旅游空间保障制度、旅游二次开发制度和重大项目准入制度。

       杜江要求,要勇于开拓为旅游业改革创新提供示范。首先,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旅游改革创新的核心任务,使其成为破解体制难题、巩固改革成果、发挥先行区作用的有力武器;其次,要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和新做法,通过不同路径形成科学的旅游业发展机制体制,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第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担当意识,依托统筹推进和制度创新推动旅游改革创新;最后,要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推动旅游改革创新,将旅游业纳入区域发展全局强化统筹。



(责任编辑:新华网 闫丹丹)

 

  日前,由四川省旅发委、四川省新闻办、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联合主办的“相约圣洁甘孜·畅游自驾天堂”——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在海螺沟景区拉开大幕。以本次节庆活动为契机,甘孜州将在“全域旅游”的指导思想下,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力争将甘孜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全域山地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甘孜州委、州政府主动适应旅游发展新常态、新要求,立足山地旅游资源禀赋,在“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下,努力塑造“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品牌,使其日益成为旅游者休闲体验、投资者发展创业、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说,山地是多彩甘孜最具特色的风景,是甘孜人民最美的乡愁,是甘孜旅游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发展山地旅游,对于甘孜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增加人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甘孜将更加注重产品业态创新,大力发展避暑休闲、山地运动、汽车露营、科普探险等新兴业态,加快打造重点景区和精品线路,不断提升山地旅游发展整体水平。

  旅游节期间,发布了“再发现四川”第一批最美观景拍摄点,德格印经院、康定木格措等20个甘孜境内的旅游景点入选。